展会现场

主办单位:
中国化工行业协会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支持单位:
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
西北化工研究院
上海化工研究院
承办单位:
环润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快速连接
    展会优势 合作媒体
    参展费用 参展范围

联系我们

电话
021-6419 9232

E-mail
3335774729@qq.com

行业新闻你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氢氟烃)气相氟化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项目团队

剑指长天 志存高远 谱催化事业新篇章——记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得者“HFCs(氢氟烃)气相氟化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项目团队

发布时间:2016-11-29

  该项目结束了我国氟化工行业长期依赖液相氟化的历史,是我国氟代烃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我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催化技术是化工过程的核心技术,催化技术的灵魂是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80%以上的化学反应是通过催化剂实现的,因此催化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对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余年来,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催化技术从无到有,中国兵器集团首席专家吕剑研究员带领他的团队,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将催化技术与有机合成结合起来,实现了专用化学品催化合成技术的腾飞,提出了我国催化技术领域多项具有国际前赡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开创了气相催化氟化新领域,发明了合成氟代烃催化反应工程新技术,解决了高温、强腐蚀性HF工况下高效合成氟代烃的国际性难题,为我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环境公约提供了成套技术,使我国氟代烃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在有机胺领域,首创了中低压合成乙撑胺的催化反应工程技术,开发了乙烯亚胺、丙二胺等成套技术,提升了我国有机胺合成技术水平。

  励精图治 打破国际垄断

  促进我国氟化工工业发展

  专用化学品在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能燃料、有机胺和氟代烃是一系列重要的军民两用化学品,其合成涉及强腐蚀反应体系,条件苛刻,过程复杂,其高效、绿色合成方法一直是国际上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用化学品催化合成技术在研究所尚属空白,针对上述难题,团队在为打破发达国际垄断,瞄准了国际前沿的催化合成技术方向,围绕该系列专用化学品绿色高效合成所涉及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问题,在“催化剂创制、工程化及工业化应用”等层面开展了研究。

  在我国承诺淘汰臭氧损耗物质氟里昂、而又无其替代品HFCs(氢氟烃)的合成技术的背景下,催化技术团队率先开展了氟化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知识产权技术领域,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技术领域的垄断。团队发明了大比表面、双孔道的AlF3基催化剂及其应用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氟化催化剂。研究所以该技术形成的专利技术作为出资成立了我国第一家HFC-134a生产企业,并实现了工程化,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HFC-134a自主技术产权的国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由于对氟氯烃替代品产业的突出贡献,获联合国环保署《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最高赠款。

  团队开发出2类6个系列催化剂,形成了5项HFCs成套技术,攻克了强腐蚀氟化氢工况下HFCs绿色制造的技术难题,5个系列CrF3基催化剂已用于5种HFCs合成,实现了产业化,在企业建成国内第一套5000t/a HFC-125生产装置、第一套1500t/a HFC-1243生产装置,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拥有HFC-125和HFC-1243自主技术产权的国家,一举成为氟利昂替代品HFCs生产大国,为我国提前两年半淘汰氟里昂提供了系统技术支持,结束了我国氟化工行业长期依赖液相氟化的历史,使我国氟代烃产业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有力推动了氟化工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与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永无止境,团队近年来又开展了温室效应更低的新一代环保HFOs的3类高效催化剂的合成,并完成了工业模试;创制了合成乙二胺和环胺的2类高效催化剂及2项成套技术,在国际上首创200吨/年中低压(2-4 MPa)合成乙撑胺工业模试,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高选择合成乙烯亚胺、丙二胺成套技术已成功实现技术转化,有效提升了我国的有机胺原创技术水平,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0件;发表学术论文280篇(SCI收录100篇、EI收录69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荣获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红旗科室”、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开放共赢 打造一流创新团队

  人才是事业常青的根本保障。为此,催化技术团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坚持“岗位激励、创新为先”的激励体制,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了量化考核机制,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通过总师规划、项目带动、课题组长负责、自我提高的四极结合模式,来推进团队成员的快速成长。近年来,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年轻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术报告,先后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杨建明、张伟、王博等团队成员先后成长为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安市青年科技人才”、“所级科技带头人”,并独立承担重大项目。五年来,团队共培养硕士15人、博士11人,现有博士7名,硕士21名,形成了一支由双聘院士、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领军的创新团队。

  近年来,团队获批筹建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氟氮化工资源与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组建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氟氮化合物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氟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创立了平台保障。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催生着科技工作者持续创新的豪情。成绩和辉煌已成为过去,光荣和梦想永存。催化技术团队将继续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开展氟氮相关化学品的应用基础、竞争前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国家急需、市场紧缺的成套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为提高我国氟氮资源高效利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而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关天资本新材料行业资讯动态周报(11月16日) 下一篇:【扬州绿之源环保】VOCs有机废气治理工艺及设备分析